卷七百九 ◎服用部十一
○荐席
《说文》曰:席,藉也。《礼》: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。
又曰:筵,竹席也。
又曰:蒻,蒲子也,可以为荐。
《释名》曰:荐,所以自荐藉也。蒲平,以蒲作之,其体平也。席,释也,可卷可释也。
《书》曰:牖间南向,敷重篾席,黼纯,华玉仍几。(篾,桃枝竹白黑杂缯绿之,华,彩色,华玉以饰凭几因因也,因生时几不改作。)西序东向,敷重底席,缀纯,文贝仍几。(东西厢谓之序,底蒻革缀杂彩,有文之具饰矣。)东序西向,敷重丰席,画纯,雕玉仍几。(丰,莞彩色为画雕刻镂,此养国老飨群臣之坐。)西夹南向,敷重笋席,玄纷纯,漆仍几。(荀,蒻竹玄纷黑绶,此亲属私宴之坐。)
《诗·邶·柏舟》曰:我心匪席,不可卷也。(席虽平,尚可卷。)
《礼·曲礼上》曰:群居五人,则长者必异席。(席以四人为节。)为人子者坐不中席。
又曰:有忧者侧席而坐。(侧犹持也。)有丧者专席而坐。(专犹单也。)侍坐於所尊,敬无馀席。(必尽其近者,尊之端,为其后来也。)
又曰:姑娣妹女子子,己嫁而反,兄弟不与同席而坐,不与同器而食。
又曰:奉席如桥(居庙切)横。(奉之令左昂右低,如有首尾。然,桥井上<木挈>槔,衡上低昂。)请席何向?请衽何趾?(顺尊者所安也,衽,卧席也,坐问向,卧向趾,因于阴阳也。)席南向北向以西方为上,东向西向以南方为上。若非饮食之客,则布席,席间函丈。(谓讲问客也。函犹容也。讲问宜相对容丈,足以指画也。饮食之客。布席于牖前。)主人跪正席,客跪抚席而辞,客彻重席,主人固辞,客践席乃坐。
《又檀弓下》曰:仲尼之畜狗死,使子贡埋之,曰:"丘也贫无盖,与之以席。"
《传》曰:大辂越(音活)席,昭其俭也。(服虔曰:越席,纪草为席。)
又曰:臧文仲不仁者三:下展禽,废六关,妾织蒲。(杜预曰:家人败席、与民争利。)
《周礼·天官·玉府》曰:玉厢府掌王之衽。(郑司农云:衽,席。许慎曰:纯衽席,敷弱布也。)
又《春官》曰:司讥熔掌五席,凡大朝觐、大飨射,凡封国命诸侯,以王位设黼依,依前南乡,设筦筵纷纯,加缫席画纯,加次项k纯。(郑司农云:纷,白绣也。纯,绿纯也。谓纷有文如绶而狭者也。缫席、削蒲编以五彩,若今合欢也。画谓云气也。次者,有文次列之也。)诸侯祭祀席,蒲筵缋纯,加筦席纷纯,右雕几。昨席筦筵纷纯,加缫席画纯。筵,甸役,则设熊席。凡圣事,设苇席。
《大戴礼》曰:武王践祚,席前左端之铭曰:"安乐必敬。"前右端之铭曰:"无行所悔。"后左端之铭曰:"一反一侧,尔不可忘。"后右端之铭曰:"所鉴不远,视尔所代也。"
《论语》曰:席不正,不坐。君赐食,必正席,先尝之。
《史记》曰:苏秦激张仪,令相秦,以马荐席坐之。
又曰:任安、田仁俱为卫将军舍人,居门下。卫将军从此两人过平阳,至主家,令两人与骑奴同席而食。此二子拔刀断席而坐,主家皆怪而恶之,莫敢问也。
又曰:陈平以弊席为门。
《汉书》曰:文帝以莞蒲为席。
又曰:元帝病,史丹以亲密侍疾。候上独寝,直入卧内,顿首伏青蒲上。(服虔曰:青,绿;蒲席也。应劭曰:以青规地曰青蒲。自非皇后不得至此。孟康曰:以蒲,青席弊地也。)
《后汉书》曰:更始至长安,居长宫,升钎黈,郎吏以次列庭中。更始羞怍,俯首刮席,不敢视。
又曰:来歙征隗嚣,径至洛阳。斩隗嚣守将,因保其城,嚣乃悉兵围洛阳,筑堤灌城。歙固守,矢尽,发屋断木为兵。上自将上陇,嚣众溃走。於是置酒高会劳赐,歙班坐绝席,在诸将之上。
又曰:邓训於闺门甚严,兄弟莫不敬惮。诸子进见,未当赐席,接以温色。
又曰:赵丙有术,曾至渡头,求船不得,乃布席於水而坐,呼风乃过。
又曰:李恂迁武威太守,坐事免,织席自给。
《东观汉记》曰:郭丹师事公孙昌,敬重,常持蒲编席,人异之。
又曰:王常为横野大将军,位次与诸将绝席。
又曰:黄香家贫,躬执勤苦,尽心供养。暑则扇床枕,寒则自温席。
又曰:张禹为太傅尚书。邓太后以殇帝初育,欲令重臣居禁内,乃诏禹与三公绝席。
又曰:宣秉,建武元年拜御史中丞,上特诏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、尚书令会同,并专席而坐,故京师号曰"三独"。
谢承《后汉书》曰:戴凭徵博士,诏公卿大会,群臣皆就席,凭独立。世祖问其意,凭对曰:"博士说经皆不如臣,而坐居臣上,是以不得就席。"令与诸儒难说,善之。后正旦朝贺,令群臣说经,更相难诘,义有不通,辄夺其席以益通者,凭重五十席。京师议曰:"解经不穷戴侍中。"
又曰:殷亮为博士,讲学大夫。诸儒论胜者赐席,亮重八九席,帝曰:"学不当如是也?"
又曰:许敬字鸿卿,其乡吏有诬君者,会於县令坐。敬拔刀断席曰:"敬不忍与恶人同席。"
又曰:汝南薛惇字子礼,为北海长史。家贫,坐无完席。妻曰:"君无俸禄给子孙,复无完席耶?"惇以善席与妻,自坐败者。又卫良字叔贤,拜尚书令,病,罢官还家。家无完席,宾客省之者生桑下,谈论,饮水去。
《典略》曰:袁尚、袁熙奔辽东。公孙康先置精勇於厩中,请熙、尚。熙、尚入,乃缚之,坐於冻地。尚寒,求席,熙曰:"头颅方行万里,何席之为?"
《蜀志》曰:先主少孤,母贩履织席为业。
《晋书》曰:王浑为将军,镇寿阳。虚怀抚士,坐无空席。
王隐《晋书》曰:陶侃字士衡。亲人过侃宿,时大雪,无草。侃母湛撤床杂蒋,手剉给客牛马。(《晋阳春秋》云:蒋,荐也。)
《晋中兴书》曰:王敦死,裹以席,涂以蜡,埋斋中。
《晋建武起居注》曰:立敬后庙,荐席不用绿缘。
《晋前燕书》曰:高祖廆年十五,出避难。追者急,咨避民家,入其屋,以席自障。追者入屋,发视,无所见,遂免。
《宋书》曰:林邑王阳迈初在孕,其母梦生儿,有人以金席籍之,其色光丽。夷人谓金之精者为阳迈,中国云紫磨者,因以为名。
《宋起居注》曰:元嘉中,刘祯为御史中丞,奏"风闻广州刺史韦朗於州部作白蒐席三百二十领,请以事追免郎官"。
吴均《齐春秋》曰:刘璡字子敬,耿介好礼。尝与故人共车於津阳,内见一女子,容质甚丽,盼睐之,王璡因抽坐席悬车中,以隔绝之。其正如此。
《唐书》曰:代宗时,晋州男子郇模以麻辫发,持竹筐苇席哭於东市,三十字论时政,每字条一事,上即召见。
又曰:玄宗子颍王璬为剑南节度大使。玄宗将幸蜀,遣璬先赴本郡。渡绵州江,乘船,见以彩缘席而籍者,顾曰:"此可以为寝处,奈何践之?"令撤去。
《六韬》曰:桀纣之时,妇人坐文绮之席,衣以纨绮之衣。
《家语》曰:明王之守也,则必折冲千里之外;其征也,还师衽席之上。
《汉书仪》曰:祭天,紫坛绀席,登地用六彩,席六重。
《吕氏春秋》曰:卫灵公天寒凿池,宛春谏曰:"天寒起土,恐纱蜀。"曰:"天寒乎哉?"宛春曰:"公衣狐裘,坐熊席,陬隅有灶,是以不寒。"
《庄子》曰:申屠嘉,兀者也,与郑子产同师伯昏瞀人,合堂同席而坐也。
《鲁连子》曰:人君所察者三,不可以不知,不知行与不行,譬以方为轮也;不知宜与不宜,譬以锦缘荐也。
《列子》曰:杨朱南之沛之梁而过老子,老子曰:"睢睢盱盱,而谁与居?夫太白若辱,盛德如不足。"杨朱曰:"闻命矣。"其往也,舍丈避席;其来也,炀者与之争灶席。
《晏子》曰:景公猎休,坐地而食。晏子后至,戍葭而席。公不悦,曰:"子犹席,何也?"对曰:"臣闻介胄坐陈不席,狱尸不席,二者皆忧也。臣故不敢以忧侍坐。"公曰:"善!"令大夫皆席。
又曰:景公饮酒,移於晏子,晏子曰:"夫铺荐陈簠簋者有人,臣不敢与焉。"又移於司马攘苴,曰:"铺荐席陈簠簋者,有人,臣不敢与焉。"
范子《计然》曰:六尺兰席出河东,上价七十;蒲席出三辅,上价百。
《子思子》曰:舜不降席而天下治,桀纣不降席而天下乱。
《韩子》曰:赵简子谓左右曰:"车席泰美。夫冠虽恶,头必戴之,履虽善,足必履之。金车如此,其太美也,吾将何以履之?且夫美下而耗上,妨义之道也。
又曰:卫词公时,县有人於令左右,下县令发褥而席敝。词公令人遗席曰:"吾闻汝发褥而席敝,其赐汝席!"县令大惊,以君为神。
又曰:孟献伯相鲁,不坐重席。
又曰:禹为蒋席,颇缘创手巢蘙,而国不服者三十三;殷作茵席,雕文弥侈矣,国之不服者五十三。
又曰:文公至河,令席衽捐之。咎犯闻之,曰:"席蓐,所卧也。而君弃之,臣不胜其哀。"
《说苑》曰:孔子困於陈蔡之间,居环堵之内,席三经之席。
《盐铁论》曰:古者庶人蒲席以草经,及后践蒲蒻,复筵方荐帛缘者也。
又曰:古者大夫复荐草缘,蒲平单莞。今富者绣茵,
崔豹《古今注》曰:草名虎须者。江东织以为席。曰西王母席也。
《东宫旧事》曰:太子有独坐龙须席赤皮花经席一领。
《山海经》曰:鹊山至箕尾式,其神皆鸟身龙首,祠之,用白菅为席。
《西京杂记》曰:昭阳殿设缘熊席,毛皆长一尺馀。眠而拥毛自蔽,望之者不能见也;坐则没膝,其中杂薰诸香,一坐此席,馀香百日不歇也。
又曰:赵飞燕为皇后,其女弟上遗回风席。
《汉武内传》曰:帝斋於寻贞台,紫罗荐地。臆齄更后西王母至也。
王子年《拾遗录》曰:轩皇使百辟群臣授教者,先列珪玉於兰蒲席上。
又曰:蕖乘草高五丈,叶色如绀,叶形如半月之势,亦曰半月花。草无实,其质温柔,可以为席。
又曰:方丈山有草,名濡奸,叶色如绀,茎色漆,细软可萦。海人织以为荐席,卷之不盈一手,舒之列。
又曰:昆仑山有葭红色,可粪为席,温柔如毯毳焉。
又曰:瀛州南有金峦之馆,有青珤几,覆以云纨之素席,用香水柔莞。
又曰:岱与山有草,名莽煌,叶圆如荷,去之十步,炙人衣服则焦,鸟兽不敢近也。刈以为席,方冬弥温,以枝相磨,则火出矣。
又曰:穆王时,西王母来敷碧蒲之席、黄莞之荐。莞色若金。
又曰:燕昭王设麟文席,麟文者,错杂宝饰席为云霞麟凤之状。
《神仙传》曰:淮南王为八公设象牙席。
《异苑》曰:庾实妻毛氏,五月晒暴荐席,忽见其三岁女在席下荐上卧,惊怛,便灭。女贞形在别床如故,不旬日而夭。世传仲夏忌移床。
《搜神记》曰:罗威字德,行以至孝。母老,天寒以身温席,而后授其处。
《邺中记》曰:石虎作席,以锦杂以五香,以五彩綖编蒲,皮缘之锦。
范汪《荆州记》曰:安城郡今属江州,出桃枝席。
《成公兴内传》曰:登白鹿山,延成君入,为敷鱼须之席。
《文士传》曰:张俨、朱异、张纯三人,共诣骠骑将军朱据。闻三人才名,告各为赋,然后乃坐纯席,曰:"席为冬设,簟为夏施。揖让而坐,君子攸宜。"
皇甫谧《高士传》曰:严君平成都市卖卜,诏徵不起。蜀有富人罗仲,与君平善,问:"何以不往?"曰:"无车粮。"仲即为具车马粮籼。君平曰:"吾病身,非不足也,我有馀而子不足也。我有馀而子不足,奈何以不足奉有馀也?"仲曰:"吾一席直万金,子无檐石,乃云'有馀',谬矣。"
又曰:老莱子亲没隐蒙山之阳,枝木为床,荐艾为席。
《益部耆旧传》曰:张充为州治中从事。刺史每坐高床,为从事设单席於地。
锺<王亢>《良吏传》曰:吴隐之字处默,鄄城人也。转广州刺史,返舟之日,惟身而己。宅有茅茨六间,坐无完席。以蓬为屏风。
《会稽先贤赞》曰:董昆字文通,为太农帑丞,坐无完席。
卢毓《冀州论·常山为林大陆》曰:泽蒹葭蒲苇云母御席,地产不为无珍也。
《汝南先贤传》曰:郑敬以茅葭为席,常随杞柳之阴。
《会稽典录》曰:隆修字奉迁,为豫章太守。厅事荐编绝不改,以郡风俗不整,常卷坐席。惟徐稚李贽数诣问,乃待以殊礼。
《世说》曰:管宁与华歆同席,尝读书,有乘轩冕过门者,歆废书出看。宁割席分坐曰:"子非吾友也。"
《楚辞》曰:瑶席兮玉瑱。
扬雄《甘泉赋》云:靡薜荔以为席分,折琼枝以为芳。
魏刘桢《清虚赋》曰:布玳瑁之席,设蟕蠵之筵。(蟕,悦吹切。蠵,大龟也。)
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卷七百一十 ◎服用部十二
○几
《释名》曰:几,庋也。所以庋物也。(庋音轨。)
《书·勾庶》曰:王乃洮颒水,相被冕服,凭玉几。(王疾发大命,临群臣,必斋戒沐浴。今疾病。故但洮与颒面,扶相被以冠冕,凭玉几以生命。)
《易·涣卦·九二》曰:涣奔其几,悔亡。《象》曰:涣奔其几,得愿也。(几,承物者。)
《诗·行苇》曰:戚戚兄弟,莫远具尔。或肆之筵,或授之几。
《周礼·春官》曰:司讥熔掌五几,大朝觐、大飨射,凡封国命诸侯,王设左右玉几。祀先王昨席亦如之。诸侯祭祀右雕几。筵国宾于牖前亦如之,左彤几。(国宾,老臣也。)甸役则右漆几。几丧事素几,吉事变几,凶事仍几。
《礼记》曰:谋於长者,必操几杖以从之。
又曰:献几杖者拂之。
又曰:大夫七十而致仕,若不得谢,(谢,去,君贪其德而留之也。)则必赐之以几杖。
又曰:乘车必以几。
又曰:龟策几杖,不入公门。(龟筴,问家之吉凶。几杖嫌自长老。)
又《月令》曰:八月之阶渗衰老,授几杖。
又《内则》曰:父母舅姑坐御者举几敛席。
又曰:始死缀足用燕几。
《左传语》曰:诸侯之师久於偪阳,荀偃、士匄请於荀罃曰:"水潦将降,惧不能归,请班师。"(班,还也。)智伯怒,(智伯,荀。)投之以几,出于其间。(出偃正之间也。)
又曰:薳启疆曰:"圣王务行礼,不求耻人。几设而不倚,爵盈而不饮,礼之至也。
《国语·楚语》曰:左史倚相曰:"倚几有训诵之戒。"(训诵,上师所诵练,书之于几。)
《汉书》曰:吴王称疾不朝,验问不实。及后使人为秋请,(春曰朝,秋曰请,如古诸侯朝聘也。)上复责问。吴使使者曰:"察见渊中鱼不祥。"(张宴曰:喻人君不当见臣下之私也。)於是天子赐吴王几杖。
又曰:朱博迁琅琊太守,齐部舒缓养名。博奋髯抵几曰:"观齐儿欲以为俗耶?"皆斥罢诸病吏。
《续汉书》曰:魏文帝赐杨彪几杖,以彰旧德。
《东观汉记》曰:黄香为尚书郎,以香父尚在,赐卧几、灵寿杖。
又曰:上初即位,先访求贤茂,诏曰:"前密令卓茂名冠天下,尝授天下重赏。今以茂为太傅,封裒德侯,赐几杖。
《魏志》曰:太祖为司空、丞相,媚宋为东曹掾。太祖平聊城,颁所获物,特以素屏风、素凭几以赐玠,曰:"君有古人之风,故赐古人之物。"
又曰:吕布遣陈登,因陈布勇而无谋,宜早诛之,太祖悦。始因登求徐州牧,不获,讥悊还,布拔戟斫几,责之。
《晋书》曰:刘毅仲雄以太康六年卒,帝抚几惊曰:"失吾名臣,不得生作三公。"即赠仪同三司。
又曰:魏舒以年老称疾逊位,诏赐几杖不朝,及钱百万、床帐簟褥。
又曰:王羲之字逸少,尝往门生家,见棐几滑净,因书之,贞草相半。后其父误刮去之,门生惊懊累日。
《宋书》曰:沈麟士字云祯,隐居,以笃学为务,恒凭素几,鼓素琴。
吴均《齐春秋》曰:孔灵产为光禄大夫,览止足之分,不肯仕。太祖以白麾毛扇素几遗之,曰:"以君有古人风,故赐卿古人之物也。"
《陈书》曰:王冲为太子少傅。武帝以冲前代旧臣,特申长幼之敬。文帝即位,益加尊大。尝从幸司空徐度宅,宴筵之上,赐之以几。
《后魏书》曰:咸阳王僖谋逆,诛。其宫人为之歌曰:"可怜咸阳王,奈何作事误?床玉几不能眠,夜踏霜与露。"
《庄子》曰:南郭子綦隐几而坐,仰天而嘘嗒焉,似丧其偶。
《孟子》曰:孟子去齐,宿於昼。有欲为王留行者,坐而言。不应,隐几而卧。客不悦曰:"弟子齐宿而后讣涸,夫子卧而不听,请勿复敢见矣。"(昼,齐邑也,齐人欲为君留孟子行,孟子不以倚几而卧也。)
《山海经》曰:西王母梯几而戴胜。(梯谓凭也。)
《汉旧仪》曰:天子用玉几。
《拾遗录》曰:瀛洲南有金峦之观,中藏宝几,覆以云纨之素。
《汉武帝内传》曰:帝授西王母《五岳贞形经》,盛以黄金之几。
《西京杂记》曰:汉制:天子玉几,冬则加綈锦其上,谓之綈几。公侯皆以木为几,冬则以细罽为囊凭之,不得加綈锦之饰於几案。
《会稽典录》曰:葛仙公凭白桐几,学数十年,白日登仙。几化为白虎,三脚两头,往往人见之。
魏武《上杂物疏》曰:御物三十种,有上车,漆画重几,大小各一枚。
《语林》曰:任元褒为光禄勋。孙凭翊往诣之,见门吏凭几视之。孙入语任曰:"吏几对客为不礼。"任便推之,吏答云:"得罚体痛,以横木扶持,非凭几也。"孙曰:"直木横施,值其两足。便为凭几,何必孤鹄蟠膝曲木抱腰?"
姚信《士语》曰:马援凭几而见梁窦,子弟文举坐榻,而授徐文高拜。
戴胜《竹林七贤论》曰:魏朝封文王,固让公卿,皆当喻旨。司空郑冲等驰使从阮籍求其文,立待之。籍时在袁孝尼家宿,扶醉而起书,几板为文,无所治定,乃写付信。
《邺中记》曰:石虎御座几悉漆雕,画皆为五色花。
《南岳记》曰:衡山有石室,内有石床石几。
《异苑》曰:历阳石秀之欻,有一人着平巾袴褶,语秀云:"闻君巧侔班尔,刻几尤妙。太山府君相召。"秀之自陈云:"刘政能造。"首墚而殒,石氏犹存。刘作几有名,遂以致毙。
《幽明录》曰:海中有金台,水出百丈台,其内有金几,雕文备制,上有百味之食。
李尤《几铭叙》曰:昔黄帝轩辕仁智,恐事之有阙,作几之法。
张华《倚几铭》曰:倚几之设,设而倚作器,此成於彼也。
○案
《说文》曰:檈,(似绿切。)圆案也。
《方言》曰:陈楚宋魏谓案为写。
《楚汉春秋》曰:项王使武涉说淮阴侯,淮阴侯曰:"臣故事项王,位不过中郎,官不过执戟。及去项归汉,汉王赐臣玉案食,臣具之,剑,臣背之,内愧於心。"
《史记》曰:高祖过赵,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甚恭,上箕踞骂之。
《汉书》曰:万石君石奋子孙有过失,不诮让,为便坐,对案不食。
又曰:贾禹奏曰:"见赐杯案,文画金银饰,非当所以食臣下也。"
又曰:朱博为人廉俭,自微贱至富贵,不食重味,案上不过三杯酒。
又曰:许后五日一朝皇太后於长乐宫,亲奉案上食。
《东观汉记》曰:更始韩夫人嗜酒。每侍饮,见常侍奉事,辄怒曰:"帝方对我饮,正用此时持事来乎?"起抵破书案。
又曰:魏霸延平元年仕为光禄大夫,妻死,长兄伯为娶妻,送至官舍。霸曰:"年老,儿子备具,何用空养他家老妪为?"即自入拜其妻,手奉案前肉跪曰:"不敢相屈。"而妻惭求去。
又曰:尹敏字幼季,与班彪相友。每相与谈论,辄屏案不食。
又曰:梁鸿常赁舂,每归,妻为具,举案齐眉。
又曰:蔡彤素清,在辽东三十年,衣无储副。赐钱百万,下至杯案食物,大小重沓。
《南史》曰:江秉之为新安大守,在郡作书案一枚。去官,留以付库。
《梁书》曰:郭祖深清俭,素木案,食不过一肉。
《汉旧仪》曰:丈二旋案以陈三十六肉、九穀饮食。
《东宫旧事》曰:皇太子犯初拜,有漆金渡足奏案一枚。
魏武《上杂物疏》曰:御物有纯银参镂带漆画案一枚。
《江表传》曰:曹公平荆州,欲伐吴。张昭等皆劝迎曹公,惟周瑜、鲁肃陈距北之计。孙权拔刀斫前奏案曰:"诸将复有言迎北军,与此同也!"
《西京杂记》曰:武帝为粕宝床、杂宝案於桂宫中。
《汉武故事》曰:武帝时,东郡献短人,长五寸,上疑是山精,常令在案行。东方朔问曰:"巨灵,汝何以叛?阿母健否?"
《广陵传》曰:吴戒字贵齐,姓刚直。同业生陈升为贼,戒见之。升为设食,戒曰:"汝己为贼,奈何为设食?"因举案投江中,令其趣降。
《神仙传》曰:吴兴人沈羲为仙人所迎,上见老君。玉女以金杯玉案药赐羲曰:"此神仙丹,不死之药。"
《邺中记》曰:石虎以宫人为女官,门下通事以玉案行文书。
《燕丹子》曰:太子常与荆轲同案而食。
《盐铁论》曰:文杯画案,婢妾衣纨履丝,所谓以乱治乱也。
《潜夫论》曰:前羌始叛,器械未备,虏或持铜镜以蒙辐,或负板案以类盾,诚易战耳。
《异苑》曰:百丈山上有石房,内有案,置石书二卷。
《梦书》曰:梦见杯案,宾客到也。多客大案,少客小案也。
陆云《与兄机书》曰:按行曹公器物,有奏案五枚。又作欹枕,以卧视书。
张衡《四愁诗》曰:美人赠我锦绣段,何以报之青玉案。
李尤《书案铭》曰:居则致乐,承颜接宾。承钺奏记,通达诏刺。尊上答下,道合仁义。
梁简文帝《书案铭》曰:刻香镂彩,纤银卷足。漆花曜紫,画制舒绿。怪广知平,人雕非曲。厕质锦帐,承芳绮褥。披古道今,察奸纠俗。
○杖
《说文》曰:杖,持也。
《大戴礼》曰:武王践祚,杖之铭曰:"恶乎失道於嗜欲,相忘於富贵。"
《周礼·秋官上》曰:伊耆氏掌国之大祭祀,共其杖咸,(咸读曰函。老臣虽杖于明,事鬼神尚敬去之。有司以此函藏之,既事,乃换之。)军旅授有爵者杖,(吏卒且以杖,尊者将军杖。)共王之齿杖。(王者所以赐老者之杖。)
《礼记》曰:献杖者执末。
又《檀弓上》曰:孔子蚤作,(作,起。)负手曳杖,逍遥於门,歌曰:"太山其颓乎,梁木其坏乎,哲人其萎乎。"子贡闻之曰:"夫子殆将病也。"
又曰: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,曾子吊之。子夏曰:"天乎,余之无罪也!"曾子怒曰:"商,汝何无罪也?"吾与汝事夫子於洙泗之间,退而老於西河之上,使西河之民疑汝於夫子,尔罪一也;丧尔亲,使民未有闻焉,尔罪二也;丧尔子而丧尔明,尔罪三也。而曰汝何无罪与!"子夏投其杖而拜:"吾过矣。"
又《王制》曰:五十杖於家,七十杖於国,八十杖於朝。
《左传》曰:邾庄公与夷射姑酒,私出。阍乞肉焉,夺之杖以敲之。
《论语》曰:乡人饮酒,杖者出,斯出矣。
又曰:子路从而后,遇丈人,以杖荷。子路问曰:"子见夫子乎?"丈人曰:"四体不勤,五穀不分,孰为夫子?"植其杖而耘。
《史记》曰:拯喂云:"臣前在大夏时见邛竹杖、蜀布。问曰:'安得此?'大夏国人曰:'贾人往市之身毒,在大夏之东南可数千里。'"
《续汉礼仪》曰:三老五更杖玉杖。
又曰:秋之月按户比民,年七十者授之以玉杖,八十礼有加赐玉杖,长九尺,端为饰鸠。鸠者,不噎之鸟,欲老人不噎。
华峤《后汉书》曰:熹平中,袁逢为三公赐玉杖。
《魏志》曰:文帝引汉太尉杨彪,待以客礼,赐之几杖,诏曰:"夫先王制几杖之锡,所以宾礼黄耇,褒崇元老也。昔孔光、卓茂并以淑德高年,授兹嘉锡。其赐公延年杖及凭几。"
又曰:周宣为郡史,太守杨沛梦人曰:"八月一日,曹公当至,必与君杖,饮以药酒。"宣占之曰:"夫杖,起弱,药,治人病。八月一日,黄巾贼必灭。"至时果败。
《吴书》曰:全综年高,赐以御杖。
《晋书》曰:魏帝尝赐茎〈扌双〉春服,帝以赐山涛,又以其母年老,并赐藜杖一杖。
又曰:阮宣子出行,常以百钱挂杖头。每至酒家,辄醉而归。
《后魏书》曰:甄琛拜侍中,以其衰老,诏赐御府杖,朝直杖以出入。
《庄子》曰:子贡乘大马轩车,不容巷,往见原宪,杖藜应门。
《山海经》曰:夸父与日竞走,渴饮河、渭,不足,北走大泽,未至,道死,弃其杖,化为邓林。
《广志》曰:九贞出灵寿杖。
《吕氏春秋》曰:孔子弟子从远方来者,孔子荷杖而问曰:"子之父不有恙乎?"持杖而揖之,问曰:"子之母不有恙乎?"置杖而问曰:"子之兄弟不有恙乎?"杖步而倚之问:"子之妻子不有恙乎?"故孔子以六尺之杖谕贵贱之等,辩亲疏之义。
陆贾《新语》曰:夫居高者,自处不可以不安,履危者,任杖不可以不固。自处不安则坠,任杖不固则颠,是圣人居高处上,则以仁义为巢,乘危履倾,则以圣贤为杖也。
《新序》曰:昌邑王徵为天子到营阳置积竹刺杖二枚,龚遂谏曰:"积竹刺杖者,骄蹇少年杖也。大王奉大丧,当拄竹杖。"
《风俗通》曰:汉高祖与项籍战京,索间,遁丛薄中。时有鸠鸣其上,追者不疑,遂得脱。及即位,异此鸟,故作鸠杖,赐老人也。
《拾遗记》曰:老子当周之末,居山与世人绝迹,惟有黄发老叟五人,手捉青筇之杖,出入室中,与老子谈。
又曰:縻竺用陶朱计术,日益富有,宝库千间。竺常赈生恤死,家马厩旁有古冢,夜闻泣声。寻之,见妇,诉云:"汉末为赤眉所害,剖棺见剥,乞更深埋,并乞敝衣自掩。"竺从其言。后历一年,复见前妇云:"君财宝可支一世,应遭火厄。今以青庐杖一枚,长九尺,报君衣棺之惠。"竺挟杖而归。而后邻家常见竺家有一青气,如龙蛇之形。又有青衣童子数人来,云:"縻竺家当有火,赖君能恤敛枯骨,天道不孤君德,故来攘却此灾,使君财物不尽。"旬日,火从库起,烧其珠玉,十分遗一。火盛之时,见青衣童子数十来扑火,又有气如云覆火上,即灭。
又曰:刘向於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閤,专精覃思。夜有老人,着黄衣、植藜杖,杖叩閤而进。向閤中独坐诵书,老人乃吹端火出具以照向,且说开辟以前。向因授《五行》、《鸿范》之文,恐辞说繁广,向乃裂裳及绅,以记其言。至曙而去,请问姓名,答曰:"我是太一之精。天帝闻卯金之姓有博学者,下而观焉。"乃出怀中竹牒,有天文地图之书,余略授子焉,至向子歆从授术,亦不语人焉。
《汉武内传》曰:帝先有玉箱杖,是西湖母所献。帝甚爱之,崩后故以入椁。其年人有於扶风郿市中买得者,帝时左右侍人识之。告有司,诘问云:"见市中有一人卖之,实不知卖杖主名也。"
《神仙传》曰:费长房欲求道而顾家。夏壶公乃断一青竹杖,与长房身等使悬之舍后。家人见,以为缢死,大小惊号,遂殡葬之。长房立其旁,人无见者。后长房归家,人不信是房。房曰:"往日所葬,竹杖耳。"发冢,视杖犹存。
又曰:壶公遣长房归,以一竹杖与之骑:"比当至家,以杖投葛陂中。"长房骑杖,忽然如睡,便到家。以杖投葛陂中,顾之,乃青龙也。
又曰:介象令人骑青竹,自吴往蜀。
《刘根别传》曰:孝武皇帝登少室,见一女子以九节杖仰指曰:"闭左目,开右目。"气且绝,久乃苏息。武帝使问之:"所行何等?"女子不答。东方朔曰:"妇人食日精者。"
《刘向别传》曰:有骐驎角杖。
《塔寺记》曰:谢尚梦其父告之曰:"西南有气至,冲人必死,勿当其锋。见塔寺可禳,未暇立寺,可杖头刻作塔形,见有气来,拟之。"尚如其言,置杖左右。果有黑气冲尚家,尚以杖指之,气即回散,阖门获全。气所经处,数里,无复孑遗。
《三石伪事》曰:佛澄死,以澄生所服金杖银钵内置棺中。经后冉闵,开棺视之,不见体骨,惟见杖钵。
《武当山记》曰:山有石室,有板床铜杖,长七尺三分。
《交州记》曰:合浦围州有石室,其里一石如鼓形,见榴木杖倚着石壁。彩珠人常致祭焉。
魏文《典论》曰:尝与平虏将军刘勋、奋威邓展共食饮宿。闻展善有手臂,晓五兵。余与论剑,酒酣耳热,方食甘蔗,便以为杖下殿交,三中其臂。
《谈薮》曰:后魏河间邢峦字山宾,迁殿中侍御史。尝有疾,策山桃杖。帝问:"此何杖?"答曰:"巨源杖。"太武讳焘,故言焉。
《法显记》曰:那端国有佛锡杖,牛头旃檀,上长丈六七许,以筒盛之,百千人举不能移。
又曰:祗垣精舍西北四里有榛林,名曰"得眼"。本有五百盲人,佛为说法,尽得眼开。盲人喜,刺杖着地,头面作礼,杖遂生长成榛。
邓德明《南康记》曰:南野县有汉监匠陈怜,其人通灵。夜尝乘龙还家,其妇怀身。怜母疑与外人通,密看乃知是怜乘龙,至家辄化成青竹杖。怜内致户前,母不知,因将杖去。须臾,光彩满堂,俄尔飞失。怜失杖,乃御双鹄还。
《搜神记》曰:汉文帝微服尝过鲁少千,少千拄金杖出应门。
《列异传》曰:陈留史均字威明,得病,临死,谓其母曰:"我得复生。埋我,杖竖我瘗上,若杖拔,出之。"及死,埋杖如其言。七日,往观,杖果拔,即掘出之,便平复如故。
《神异记》曰:陈敏,孙皓之世为江夏太守,自建业赴职。闻宫亭庙验,(言灵验。)过乞在任安稳,当上银杖一枚。年限既满,作杖拟以还庙。抚捶铁以为幹,以银涂之。寻徵为散骑常侍,往宫亭,送杖於庙中。讫即进路,日晚,降神巫宣教曰:"陈敏许我银杖,今以涂杖见与。便投杖水中,当送以还之。欺蔑之罪,不可容也。"于是取杖看之,剖视,众见铁幹,乃置之湖中,杖浮在水上,其疾如飞,遥到敏舫前,敏舟遂覆也。
魏武帝《与杨彪书》曰:今赠足下银角桃杖一枚。
崔瑗《杖铭》云:乘危履险,非杖不行。年老力竭,非杖不强。诸蔗虽美,犹不可杖。佞人悦己,亦不可相。
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卷七百一十一 ◎服用部十三
○箱
《东宫旧事》曰:皇太子初拜,有马齿呈事箱四枚。
《汉武帝内传》曰:帝崩时遗诏,以杂道书四十卷置棺中。至延康二年,河东功曹李及入上党抱犊山,彩药於岩室中,得此书,盛以金箱,卷后题日月,是武帝时河东太守张纯以箱及书奏上之。武帝时左右见之,涕泣曰:"此是帝崩时殡殓物。"宣帝怆然,以书付茂陵,安合如故。
晋陆云《与兄机书》曰:一日行曹公器物,有书箱五枚。想兄识彦高,书箱甚似之。
○巾箱
《汉武内传》曰:武帝见西王母巾箱中有一卷书,王母曰:"此《五岳贞形图》,昨青城诸仙就我求,今当付之。"
《宋书》曰:元凶劭杀逆,南阳公主见女巫严道育云:"天神当赐符应。"时主夕卧,见流光相随,状若萤火,遂入巾箱,化为双珠,圆青可爱,因是巫蛊而败。
《齐书》曰:衡阳王钧常手自细书写五经,部为一卷,置於巾箱中,以备遗忘。侍读贺玠问曰:"殿下家自有坟索,复何须蝇头细书,别藏巾箱中?"答曰:"巾箱中有五经,於检阅易,且一更手写,则永不忘。"诸王闻而争效为,巾箱五经自此始也。
《世说》曰:威法济者,义兴人。其儿年二十得病,经年,有神来语,言:"床席不净,神何处得坐?"曰:"有漆巾箱甚净,神何不入中?"因内新果於箱中,觉有声,以箱盖覆之。於是便闻箱中动摇,即以衣傅之,可五升米重,而病愈。
《异苑》曰:晋孝武太元末,每闻手巾箱中有鼓吹鞞角之音。帝是岁崩,天下大乱。
○笥
《说文》曰:箪,笥,饭及衣之器也。
《尚书》曰:惟衣裳在笥。
《论语》曰:一箪食,一瓢饮。(箪,笥也。)
《东观汉记》曰:上问弟五伦:"卿为市掾,人有遗卿母一笥饼,卿从外来见之,夺磨扔,探口中饼出之。"伦对曰:"实无此,众人以臣愚蔽,故为生此语。"
《东观汉记》曰:上闻王郎将军至,复惊去,冯异进笥麦饭,兔肩。
《续汉书》曰:世祖微时,系南鸣市狱,市吏以一笥饭与之。
《吴越春秋》曰:越以文笥七枚献吴王。
《西京杂记》曰:宣帝以虎魄笥盛身毒宝镜。
《风俗通》曰:孝灵帝建宁中,京师长者皆以苇辟方笥为妆具。时有识者窃言:"苇方笥,郡国献箧也。今珍用,天下皆当有罪谳於理官也。"后党锢皆谳廷尉,却墅悉入方苇笥中,斯为验矣。
张衡《绶笥铭》曰:南阳太守鲍德有诏所赐先公绶笥,传世用之,更治笥。平子为德主簿,故为之铭也。
○笈
《说文》作极,曰:笈,驴上负也。
《风俗记》曰:笈,学士所以负书,箱如冠藉箱也。
谢承《后汉书》曰:徐稚字孺子,公车五徵,皆不降志。其有丧,负笈弗硾行五里也。
又曰:袁闳字夏甫,汝南人也。博览群书,常负笈寻师,变易姓名。
又曰:高弘字伯武,河内山阳人。为琅琊相,到官,自负笈,单步入界,听彩风俗。
又曰:苏章字士成,北海人,负笈追师,不远万里。
又曰:方诸字圣明,负笈到三辅,无术不览。
又曰:郎宗负笈卖卜给食,诸公表上博士徵宗,宗负笈遁去。
《李固传》曰:固父为三公,而固步行负笈,千里从师。
《拾遗录》曰:汉惠帝时有仙人韩稚,东至沈离国,遇其人洞室负笈,而问其年几何。
《汉武内传》曰:上元夫人语武帝曰:"阿母令以琼笈妙蕴发紫台之文赐汝。"
○火笼
《方言》曰:南楚江沔之间笼谓之篣,或谓之笯,陈楚宋魏之间谓之庸君,今薰笼是也。
《齐书》曰:卞彬性饮酒,火笼什物多诸诡异,自称卞田居。
又曰:范述曾为永嘉太守,有善政,徵为游击将军,郡故旧送钱二十馀万,一无所授,惟得白桐木火笼朴十馀枚而己。
《梁书》曰:临贺王正德为吴郡太守,正德自谓应居储嫡,心常怏怏。后奔魏,初去之始为诗一绝,内火笼,曰:"桢幹屈曲尽,兰麝气氲销。欲知怀炭日,正是履冰朝。"
《修复山林故事》曰:当梓宫中有象牙火笼。
《东宫旧事》曰:太子纳妃,有漆画手巾薰笼二、条大被薰笼三。
《西京杂记》曰:汉制:天子以象牙为笼;上皆散花文,后宫则五色绫文。
刘向《别录》曰:淮南王有《薰笼赋》。
齐谢朓《咏竹火笼诗》曰:庭雪乱如花,井水粲成玉。因炎入豹袖,怀温奉芳蓐。体密用宜通,文斜性非曲。
梁范静妻沈咏《五彩竹火笼诗》曰:可怜润霜雪,纤剖后毫分。织作回风莒,制为萦绮文。含芳出珠被,耀绿接缃裙。徒嗟今丽饰,岂念昔凌云?
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卷七百一十二 ◎服用部十四
○熨斗
《通俗文》曰:火斗曰熨。
《帝王世纪》曰:纣欲重刑,乃先作大熨斗,以火爇之,使人举不能胜,辄烂手,与妲己为戏笑。
《魏末传》曰:优人欲使幼帝取大将军昭昌熨斗柄,帝不敢发。
《晋书》曰:韩康伯年数岁,母殷氏高时。时大寒,母方为作袴,令康伯捉熨斗而谓之曰:"且着襦,靴芼作复袴。"康伯曰:"火在斗中,而柄尚热。今既着襦,下亦当暖。"
又《张紊别传》曰:芜小时,母谓其寒,且作袴。芜曰:"且作襦,如熨斗着火,柄亦热。"
《隋书》曰:尉迟迥及於邺,时李穆在并州。高祖虑其为迥所诱,遣使往布腹心。穆遽奉熨斗於高祖曰:"愿以此熨安天下也。"高祖大悦。
《三辅故事》曰:董卓坏铜人十杖,为小钱、熨斗。
《淮南子》曰:糟丘生於象箸,炮烙始於热斗。(许慎曰:热斗,熨斗也。烂人手,遂作炮烙之刑也。)
《晋东宫旧事》曰:皇太子纳妃,有金涂熨斗三枚。
《魏武帝集》上胜所得顺帝赐物铜熨斗二枚。
○澡盘
魏武《上杂物疏》曰:御物有纯银盘,又有容五石铜澡盘也。
杜预《奏事》曰:澡盘、熨斗,民间要用。
《世说》曰:大将军王敦初尚主,如厕,还,有数十婢曳罗縠,擎金澡盘盛水,琉璃碗盛澡豆。因倒着水,调而饮之,谓是乾饭,群婢莫不大笑也。
《述征记》云:长安逍遥宫门里有澡盘,面径丈二也。
《异苑》曰:中朝有人畜铜澡盘,旦夕恒鸣。张华曰:"与洛锺宫商相谐,故声相应。"错鑢之,乃止。
傅玄《澡盘铭》曰:与其澡於水,宁澡於德。水之清,犹可秽也;德之兴,不可尘也。
○澡灌
《四王起事》曰:惠帝征成都,军败。帝渴,帐下赍五升铜灌,就民家取水,就灌饮之。
《齐书》曰:刘悛少与齐武款好。帝常至悛宅昼卧,觉,悛自奉金澡灌,授四升水以沃盥,因以与帝前后,所纳称此。
《东宫旧事》曰:皇太子初拜,有金涂澡灌一枚,青丝三合绳一枚,长二丈五尺。
又曰:皇太子纳妃,有金澡灌二枚。
《西域诸国志》曰:月支国有佛澡灌,授二升许。青石,名罗勒,色碧玉班白,授水无定,随其多少。
惠远法师《澡灌铭序》曰:得摩罗偷石澡灌一枚,故以创竖答之。
○伏虎
《周礼·天官》曰:玉府掌王之燕衣服,凡亵器。(郑司农云:亵器,净器,虎子也。)
《春秋后语》曰:智伯围赵襄子於晋阳,襄子大败智伯军,煞智伯,漆其头,以为饮器。(秽器,虎子也。)
《史记》曰:匈奴破月氏王,以其头为饮器。
《魏略》曰:苏则为侍中,旧侍中亲省起居,故俗因谓执虎子,始苏则同隐,茂后见,嘲之曰:"仕宦不己执虎子。"
《录异传》曰:吴时嘉兴倪彦思,忽见鬼魅其家,能与人语,饮食如人,惟不见形。思乃延道士逐之,酒肴既设,道士便击鼓召请诸神。魅乃取伏虎於神坐,吹作角声,以乱音。顷,道士忽觉背中冷,惊起解衣,乃伏虎也。
马融《遗令》曰:穿中不得下铜虎,况它铜物。
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卷七百一十三 ◎服用部十五
○匣
《说文》曰:匣,匮也。
《论语·季氏》曰:孔子谓冉求曰:"虎兕出於匣。"
《拾遗录》曰:含涂国人善服鸟兽鸡犬,皆使之能言。鸡犬牛豕死者,以玉为匣,埋海上。其主游戏海上,於地中闻犬豕鸡之声,主人犹识,掘而取之,还,养如昔焉。惟毛羽秃落,久更悦弈。
魏武帝《上杂物疏》曰:银镂漆匣四枚。
古歌曰:流尘生玉匣。
○匮
《说文》曰:匮,椟也,匣也。
《论语·子罕》云:韫椟而藏诸?求善价而沽诸?(椟,匮也。)
《论语·季氏》曰:龟玉毁於椟中。
《左传》曰:昭七年传曰:燕人归燕姬以瑶瓮玉椟。
《国语》曰:夏之衰也,褒人之神化为二龙,而言曰:"余褒之二君也。"夏后布币而策告之。龙亡而漦在,椟而藏之。(漦,俟淄切。龙涎也。)
王隐《晋书》曰:甘卓家金匮鸣,声似棰镜,清而悲。师言:"金匮将离,是以悲鸣。"寻而卓下,将军周虑等承望敦意害卓。
《唐书》曰:王伾下劣阘茸,不能如叔父有大志,惟务金帛宝玩。为无门大柜,上开一孔,使足以授物,夫妻寝止其上。
《韩子》曰:楚人卖其珠於郑者,为木兰之椟,薰以桂椒,缀以珠玉,饰以玫瑰,缉以翡翠。郑人买椟而还珠,未可谓善鬻珠也。
李尤《匮匣铭》曰:国有都邑,家有匣匮,货贿之用,我之利器。
○厨
《魏略》曰:扈累,字伯重,京兆人,常随青牛先生。先生字方正,晓知星历、风角、鸟情。累得其术。有妇无子,后亦丧妇,独居道侧,以砖为障,施一厨床,食宿其中。
《晋阳秋》曰:顾恺之尤好丹青,尝以一厨画寄桓玄,悉糊,题其前。玄乃发厨后而取之,封题如旧以还之。恺之见封题如初,但失其画,直云:"妙画通灵,变化而去,犹人登仙也。"
沈约《宋书》曰:收范晔家乐器、服玩,并皆珍丽,妓妾亦盛饰。母住止单陋,惟有一厨,盛樵薪。
《齐书》曰:衡阳王钧母区贵人卒,钧哀毁甚。先是,贵人花钗厨子赐钧以为玩弄,贵人亡后,每岁时及朔望辄开,礼再拜鲠咽,见者皆为之悲。
又曰:陆澄,当世称为硕学,读《易》三年,不解文义。欲撰《宋书》,竟不成。王俭戏之曰:"陆公,书厨也。"
《南史》曰:记谢弘微临终语左右曰:"有上厨书,须刘领军至,可於前烧之,慎勿开也。"
《拾遗记》曰:郭况家富,以玉器盛食,故东京谓郭家为琼厨金窟。
《东宫旧事》曰:皇太子拜有柏书厨一,梓书厨一。
范宁敬曰:籍,官之大信,而比散在众曹,此不可也。可令作十五籍厨,一县一厨。
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卷七百一十四 ◎服用部十六
○梳篦
《说文》曰:栉,梳枇总名也。
《释名》曰:梳,言其齿疏也;枇,言其细相枇也。
《礼记·曲礼上》曰:男女不同巾栉。
又《玉藻》曰:栉用椑栉发晞用象栉。
《左传·僖公中》曰:晋太子圉为质於秦,将逃归,谓嬴氏曰:"与子归乎。"对曰:"寡君之使婢子侍,执巾栉以固子也,从子而归,弃君命也。不敢从,亦不讣涸。"
《汉书》曰:孝文帝遗匈奴襦、袍、梳、枇各一也。
《续汉书》曰:季文德素善延笃,谓公卿曰:"延笃有王佐之才,欲引进之。"笃闻,为书止文德曰:"吾常昧爽栉梳,坐於客堂。朝则诵虞夏之书,历公旦之典礼,览仲尼之《春秋》。当此之时,不知天之为盖,地之为与。慎勿迷其本,弃其生也。"
《魏志》曰:徐季龙取十三种物,着大箧中,使管辂占之。辂先说鸡子,后道蚕蛹,遂一一名之,惟以梳为枇耳。
《修复山陵故事》曰:梓宫用象牙梳五枚,后梓宫物象牙梳六枚,瑇瑁梳六枚。
《东宫旧事》曰:太子纳妃,有瑇瑁梳三枚。
盛弘之《荆州记》曰:临贺兴安县东边有平石,其上有栉履各一具。俗云,越王渡溪,脱履坠栉於此。
崔实《政论》曰:无赏罚而欲世之治,是犹不梳枇而欲发之治。
《物理论》曰:威行法明,漏吞舟之鱼;法之不明,则数於细栉,细栉则苛慝生也。
《梦书》曰:梦梳枇为忧解也。虱尽去,百病愈。
傅咸《栉赋》叙曰:夫才之治世,犹栉之理发。
涂岑诗曰:思见君巾栉,以弭我劳惭。
蔡邕《女诫》曰:用栉则思其心之理。
高文惠《与妇书》曰:今致瑇瑁梳一枚。
陆云《与兄机书》曰:按行视曹公器物,梳枇皆在。
《四愁诗》曰:美人遗我旃檀梳。
晋傅咸《栉赋》曰:我嘉兹栉,恶乱好理,一发不顺,实以为耻。虽日用而匪懈,不告劳而自已。荀以理而委任,期竭力以没齿。
○刷
《说文》曰:荔草,似蒲而小,根可作刷。
《通俗文》曰:所以理发谓之刷。
《释名》曰:刷,帅也,帅发长短,皆令上从也。
《东宫旧事》曰:太子纳妃,有七猪氂刷。
嵇康《养生论》曰:劲刷理发,仅乃得之。
陆云《与机书》曰:按行视曹公器物,刷赃处尚识。
○镊
《释名》曰:镊,摄也,摄取发也。
《通俗文》曰:摄减发须鬓谓之镊。
《说文》作籋,曰:籋箱也。
《洞林》曰:卷县令施安氏怀镊,令郭璞射之。璞曰:"此是镜物,有两歧。"
沈约《宋书》曰:彭城王义康饷沈熙光铜镊。
《修复山陵故事》曰:梓宫中用铁镂镊五枚。
《临海水土记》曰:镊鱼长七寸,头如镊。
《齐书》曰:高祖恒令左右拔白发,隆王昌,高祖之孙,年五岁,戏於床前,帝曰:"儿言我是谁?"答曰:"太翁。"帝曰:"岂有为人曾祖拔白发乎?"即掷去镜镊。
∪沥
《说文》曰:觿角锐端,可以解结。
《毛诗·淇澳》曰:芄兰之支,童子珮觿。(芄兰,草。觿,所以解结。)
《礼记·内则》曰:子事父母,左珮小觿金燧,右珮大觿木燧。
○剔齿纤
陆云《与兄机书》曰:一日行曹公器物,有剔齿纤,今以一枚寄兄。
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卷七百十五 ◎服用部十七
步摇
《释名》曰:后首饰曰副。副,覆也,以覆於首上,有垂珠,步则摇也。
《周礼》曰:王后首服为副,所以副首为饰,若今步摇也。
《续汉书·与服志》曰:皇后入庙,步摇以黄金为山,题贯白珠,桂枝相纠,八爵九华,熊虎赤熊、天鹿、辟邪。
《后汉书》曰:和熹邓后赐冯贵人王赤绶,以未有步摇、环珮,各加赐一具。
《晋书》曰:慕容廆曾祖莫护跋,魏初率其诸部入居辽西,从宣帝伐公孙氏,以功拜率义王,始建国於棘城之北。时燕代多冠步摇冠,护跋见之,乃敛发袭冠,诸部因呼之为步摇,其后音讹,遂为慕容焉。
《江表传》曰:孙皓使尚方以金作步摇,假髻以千数,令宫人着以相扑,朝成夕败,辄命更作。
《晋令》曰:步摇、蔽髻,皆以禁物。
《西京杂记》曰:赵飞燕为皇后,其女弟上遗黄金步摇。
宋玉《风赋》曰:主人之女,垂珠步摇。
梁沈静妻沈氏《步摇花诗》曰:珠花萦翡翠,宝叶间金琼。剪荷不似制,为花如自生。低枝拂衣领,微步动瑶英。
○假髻
《周礼》曰:追师掌王后首服为副。
郑玄云:副,妇人首饰,三辅谓之假髻。
《东观汉记》曰:章帝诏东平王苍:惟王孝友之德。今以光烈皇后假髻、帛巾各一,衣一箧遗王。可时瞻视,以慰《凯风》寒泉之思。
《晋中兴书·徵祥说》曰:太元中,公主妇女缓鬓假髻以为盛饰。用发丰多,不可恒戴,乃先於笼上扶之,名曰假髻,或名假头。至於贫人,不能自办,自号无头,就人借发。后孙思、桓玄之乱,死者万计,被戮之家多亡头首,至大敛时,皆以藤缚菰草为头,是假髻之应也。
《晋令》曰:士卒百工,不得着假髻。
○髲
《释名》曰:髲,被也,髲少者得以被助其发也。
《诗》曰:鬒发如云,不屑髢也。
《传》曰:卫庄公自城州己氏之妻发美,使髡之以为吕姜髢,后为己氏所煞也。
《吴志》薛综上事云:汉氏朱崖叛,以长吏睹其人好,髡取为髲,故百姓怨叛。
《南越志》曰:闻安县出头髲。
《异苑》曰:琅琊费县民家恒患失物,作绳彄施穿穴口,因系得一髲,长三尺许,后不复失物。
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卷七百一十六 ◎服用部十八
○手巾
《汉名臣奏》曰:王莽斥出王闳,太后怜之,闳伏泣失声,太后亲自以手巾拭闳泣。
《英雄记》曰:在尊者前,宜各具一手巾,不宜借人巾用。
《江表传》曰:孙权克荆州,将吏悉皆归附,而潘濬涕泣交横,慰劳与语,使亲近手巾拭其面。
《东宫旧事》曰:太子纳妃,有百济白手巾也。
《广志》曰:炎州以火浣布为手巾。
《博物志》曰:魏文帝善弹棋,能用手巾角。
《竹林七贤论》曰:王戎虽为三司,率尔私行,巡省园田,不从一人,以手巾插腰。戎故吏多大官,相逢辄下道避之。
《名山略记》曰:郁州道祭酒徐诞常以治席为事,有吴人姓夏侯来师诞,忽暴病死。终冬涉春,有长沙门从北来,於道中见夏侯云:"被昆仑召,不得辞师,寄手巾为信。"诞得手巾,乃本所送入棺者。
《志怪》曰:会稽人吴详见一女子溪边洗脚,呼详共宿。明旦别去,女赠详以紫巾,详答以白布手巾。
《神仙服食经》曰:伏苓如拳,着手巾中,百鬼消灭。
秦嘉妇《与嘉书》曰:今奉越布手巾二枚。
○絮巾
《汉书仪》曰:皇后亲蚕丝絮,织室作祭服,皇后得以作絮巾。
《魏略》曰:赵歧避难至北海,着絮巾,市卖饼。
《邺中记》曰:石虎皇后出,以女骑一千为卤簿,冬月皆絮纶巾。
《博物志》曰:蜀人以絮巾为帽絮。
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
卷七百十七 ◎服用部十九
○镜
《释名》曰:镜,景也,有光景也。
《广雅》曰:鉴谓之镜。
《玄中记》曰:尹寿作镜。
《大戴礼》曰:武王践祚,镜之铭曰:"见尔前,必虑尔后。"
《尚书帝命期》曰:桀失其玉镜,用之噬虎。(郑玄注曰:镜喻清明之道,虎喻暴也。)
《尚书考灵耀》曰:秦失金镜,鱼目入珠。(金镜,喻明道也。始皇,不韦子,言乱贞也。)
《诗·鄘·柏舟》曰:我心匪鉴,不可以茹。(鉴,所以察形。茹,度也。)
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曰:郭舍人曰:"四铢籀文章,背有组索,两人相见,朔能知之为上客。"朔曰:"此玉之莹,石之精,表如日光,里如众星。两人相睹,见相知情,创墅为镜。"
《魏略》曰:夏侯惇从征吕布,为流矢所中,伤左目。时夏侯渊俱为将军,军中号惇为盲夏侯。惇恶之,每照镜恚发,辄扑镜着地。
《蜀志》曰:张裕晓相术,每举镜视面,自知刑死,未尝不扑之於地。
沈约《宋书》曰:刘敬宣八岁丧母。四月八日,敬宣见众人灌佛,乃拔头上金镜,以为母灌,因悲泣不胜。
又曰:殷仲文在东阳,照镜而不见其头面,旬日而戮。
又萧方等《三十国春秋》曰:甘阻喃被诛,引镜不见其头。
又曰:慕容垂攻邺,符丕遣其从弟龙请救。乃遗谢玄青铜镜,黄金宛转绳等,以为之信。
《齐书》曰:綦母珍之有一铜镜,背面有三公字。常语人云:"徵祥如此,何患三公不至。"
又曰:陆惠晓迁太子洗马。庐江何点常称惠晓心如照镜,遇形触物,无不朗然。
《梁书》曰:王珍国,武帝起兵,东昏召珍国。以众卉骷,使出屯朱雀门,为王茂所败。及入城,密遣郄纂奉明镜献诚於梁帝,帝断金以报之。后侍宴帝,曰:"卿明镜尚存,昔金何在?"珍国曰:"黄金谨在,臣不敢失坠。"
又曰:到溉子镜,字圆照。初在孕,其母梦怀镜,及生,因以名焉。
《隋书》曰:文帝委任高颎,后卫右将军庞晃及将军卢贲等前后短颎於上,上怒之,皆被疏黜。因谓颎曰:"独孤公犹镜也,每被磨莹,皎然益明。"
《唐书》曰:太宗谓群臣曰:"夫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古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朕常保此三镜,以防己过。今魏徵殂,犹一镜亡矣。"
《庄子》曰:至人之用心也,若镜,不将不迎,应而不藏,故胜物而无伤。
《符子》曰:心能善知人如明镜,善自知者如渊蚌。镜以曜明故鉴人,蚌以含珠故内照。
《韩子》曰:古之人,目短於自见,故以镜观面;智短於自知,故以道正己。镜无见疵之罪,道无明过之恶。面失镜则尾馛正鬓眉,身失道则尾馛知迷惑。
《吕氏春秋》曰:人之阿甚矣,而无所镜,其残亡无日矣。孰当可镜?其惟士人乎?镜明己也细,士明己也大。
《淮南子》曰:明镜之始,朦然未见形容也。及拭之以玄锡,磨之以白毡,则发眉微毛可得而察。
又曰:镜便於照形,丞食不如竹箪。
又曰:圣人若镜,不将不迎,(将,送也。)应而不倡。故万化无伤,其得之乃失之也。
又曰:高悬大镜,坐见四邻。(取大镜高悬,盆中水晃见四邻。)
又曰:人莫鉴於流沫雨而鉴於止水者,以其静也。(沫雨潦上沫起,言其浊扰也。)莫窥形於生铁而窥形於明镜者,以睹其易也。
《抱朴子·内篇》曰:或问:"知将来吉凶,为有道乎?"答曰:"用镜九寸自照,有所思存,七月七夕则见神仙,自知千里之外事也。明镜用一或二,谓之日月镜,或用四,谓之四规镜。"
又曰:万物之老者,其精皆能假托人形以炫人,惟镜中不能易其贞形。是以入山道士以明镜径九寸悬於背,有老魅未敢近。或后来者视镜中,其是仙人,及山中好神者,镜中故知人形。
《蜀王本记》曰:武都大夫化为女子,蜀王娶以为夫人。无几,物故。葬於武都,以石化镜一枚表其墓。
魏名臣高堂隆奏曰:阳符,一名阳燧,取火於日。阴符,一名阴燧,取水於月。并八铜作镜,名曰水火之镜。
《东宫旧事》曰:皇太子纳妃,有着衣大镜,尺八寸;银花小镜,尺二寸;漆匣盛盖银华金簿镜三枚;银龙头授福莲华钩锁四副。
魏武帝《上杂物疏》曰:御物有尺二寸金错镜一枚;皇太子杂纯银错七寸铁镜四枚;贵人至公主九寸铁镜四十枚。
《邺中记》曰:石虎三人台及内宫中镜有径二三尺者,磋囵蟠龙雕饰。
《世说》曰:晋孝武将讲《孝经》,谢公兄弟与诸人私相讲习,车武子难苦问谢,谓袁羊曰:"不问则德音有遗,多问则重劳二谢。"袁曰:"何尝见明镜疲於屡照?"
《益部耆旧传》曰:杜贞孟宗周览求师,经历齐鲁,资用将乏,磨镜自给。
《南蛮獠人俗》曰:诸婚姻以奴婢一人为娉,无奴婢,以铜镜当人婢。
《吴兴郡记》曰:临安县东石镜山,山东有石镜一,径二尺四寸,甚清亮。
山谦之《寻阳记》曰:庐山东面有一石,若镜悬崖,明净照见人形。
《海内士品》曰:徐孺子尝事江夏黄公。黄公薨,往会其葬。家贫尾馛自致,赍磨镜具自随,赁磨取资,然后得前。既至,祭而退。
荀悦《申鉴》曰:君子三鉴:鉴乎前,鉴乎下,鉴乎镜。前惟训,人惟明。商德之衰,不鉴於汤禹也;周秦之弊,不鉴於群下也;侧弁垢颜,不鉴於明镜也。
《古今注》曰:平帝始元三年,延陵西园神寝内御户座前大镜皆清液,如汗水出状。
《西京杂记》曰:高祖入咸阳宫,周行府库,有方镜九寸,表里明人。直来照之,影则侧见,以手掩心而来,即肠胃五藏历然无碍。人有病在内,则掩心而照之,即知病之所在。女子有邪心,则胆张目动。秦始皇帝以照宫人,胆张心动者则煞之。
又曰:宣帝被收,系郡邸狱,臂上犹带史良娣合彩婉转,绳系身毒宝镜一枚,大如八铢钱。旧传此镜照见妖魅,珮之者为天神所福。宣帝从危获济,及绍大位,每持此镜,感咽移辰。帝崩,镜不知所在。
《拾遗录》曰:周穆王时,渠国贡火济镜,广三尺六寸,暗中视物如昼,人向镜语,镜中则响应之也。
又曰:周穆王时,有如石之镜,此石色白如月,照面如雪,谓之月镜。
又曰:方丈山池泥百炼成金镜,色青,可照魑魅。
《洞冥记》曰:望蟾閤上有青金镜,广四尺。元光年中,祇国献此镜。照见魑魅,百鬼不能隐形。
《列仙传》曰:负局先生负石磨镜,局徇吴中,炫摩镜,得一钱,因磨之。
《神仙传》曰:河东孙博能引镜为刀,屈刀为镜。
《刘根别传》曰:思形状可以长生。以九寸明镜照面,熟视之,令自识己身形,常令不忘,久则身神不散,疾患不入。
《搜神记》曰:孙策既煞于吉,每独自,仿佛见吉在其左右。引明镜自照,见在镜中,因倍大叫,疮皆裂,须臾而死。
又《吴历》曰:策为许贡客所伤,引镜自照,曰:"面如此,当可复建功立事乎?"因椎几大叫,疮裂而卒。
《续搜神记》曰:文献(文献,王道谥。)曾令郭璞筮己一年中吉凶,璞曰:"当有小不吉利,可取广州二大罂盛水,置床帐二角,名曰镜耗以厌之。某时撤罂去水,如此其灾可消。至日忘之,寻失铜镜,不知所在,后撤去水,乃见所失镜在於罂中。罂口数寸,镜大尺馀。王公后令筮镜罂之意,璞曰:"撤罂违期,故至此妖。邪魅所为,无他故也。"使烧车辖以拟,镜立出。
又曰:林虑山下有一亭,人过宿者,或病或死。常云:"十许男女各杂衣,或白或黑,辄来为害。"有郅伯夷者过宿於此,独坐诵经,忽有十馀人来与伯夷并坐,因共蒲博。於是伯夷密以镜照之,乃是一群犬。因执烛而起,佯误以烛烧其衣,毛乃焦。伯妇怀刀投一人,中之遂死,成犬。馀悉走去。
《神异经》曰:昔有夫妻将别,破镜,人执半以为信。其妻与人通,其镜化鹊飞至夫前,其夫乃知之。后人因铸镜为鹊安背上,自此始也。
《幽明录》曰:宫亭湖边旁山门有石数枚,形圆若镜,明可以鉴人,谓之石镜。后有行人过,以火燎一枚至不复明,其人眼乃失明。
《地镜图》曰:欲知宝所在地,以大镜夜照,见影若光在镜中者,物在下也。
《云角要占》曰:厌盗贼法:三月以小形铜镜七枚埋於申地,秤七百斤土覆之。坎暑二尺五寸,广二尺五寸,筑令坚固。
孟达《与刘封书》曰:天地生初如镜。
陆机《与弟云书》曰:仁寿殿前有大方铜镜,高五尺馀,广三尺二寸,立着庭中。向之便写人,形体了了,亦怪也。
秦嘉《与妇徐淑书》曰:顷得此镜,既明且好,形观文藻,世所希有,意甚爱之,故以相与。明镜可以鉴形。淑答书曰:今君征未旋,镜将何施行?明镜鉴形,当待君至。
傅咸《镜赋》曰:从阴位於清商,彩秋金之刚精。醮祝融以致度,命欧冶而是营。晞日月之光烈,仪厥象乎曜灵。
○镜台
《世说》曰:温峤为刘越石长史,北讨刘聪,得玉镜台。峤从姑刘氏有女美,峤有意自媒,数日乃下玉镜台,姑喜。既婚交礼,女曰:"我固疑是老奴,果如所卜也。"
《三国典略》曰:胡太后使沙门灵昭造粕宝镜台,合有三十六户。每室别有一妇人,手各执锁。才下一关,三十六关一时自闭。若抽此关,诸门皆启,妇人各出户前。
魏武《杂物疏》曰:镜台出魏宫中,有纯银参带镜台一,纯银七,贵人公主镜台四。
《晋东宫旧事》曰:皇太子纳妃,有玳瑁钿镂镜台一。
《宋起居注》曰:元嘉中,韦明为广州刺史,作铜镜台一具,御史中丞刘祯请以事,追免朗官。
谢朓诗曰:玲珑类丹槛,孤高似玄阙。对凤临清水,垂龙挂明月。照粉拂红妆,插花理云发。玉颜徒自见,畏见君情歇。
古诗曰:珊瑚挂镜烂生光。
○奁
《后汉书》曰:阴太后崩,明帝性孝爱,追慕无己,谒原陵。帝从席前伏御床,视太后镜奁中物,感恸悲涕,令易脂泽装具。左右皆泣,莫能仰视焉。
《拾遗记》曰:阴贵人食瓜美,帝使求之。时有敦煌献异瓜,云是空峒灵瓜。又常山献巨桃。及后崩,侍者见铜奁中有瓜桃之核,视之涕零也。
《列仙传》曰:朱崖令,死当还法内珠於关者死,其继母弃其系臂珠。其男年九岁,好之,置镜奁中,皆不知也。至海关,吏收得十枚,乃母子争死,吏遂弃而遗之。(事具《义门》。)
《语林》曰:范汪至能啖梅,人至一斛,奁□□啖,须臾尽也。
蔡邕《表》曰:赐镜奁等,前后重叠。父母於子,尾馛加此。
魏武《上杂物疏》曰:纯银藻豆奁,纯银括搂奁。
孙仲《寄妹临亡书》曰:镜与粉盆与郎,香奁与若。欲令其行身如明镜,纯如粉,誉如香。
○合
《宋元嘉起居注》曰:广州刺史韦朗被弹事,有金镂合二枚,银缕合二枚。
《刘向别传》曰:向有《合赋》。
祖台之《志怪》曰:吴中有王大夫,行至曲阿回唐上,有一女子,便留住宿。解臂上金合,系其肘下,令暮更来,遂不至。更使寻求,都无女人。过猪栏边,见猪钾有合。
○多罗
《纂文》曰:多罗,粉器。
《扶南传》曰:扶南国王以磋囵多虏簜哦喂王。
○严器
魏武《淖上器诫令》曰:孤不好鲜饰,严具用新皮苇笥,以黄苇缘中。遇乱世,无苇笥,乃更作方竹严具,以皂苇衣之,鹿布裹,此孤平常之用者也。内中妇曾置严具,於时为之推坏。今方竹严具绿漆甚华好。
魏武《上杂物疏》曰:油漆幌邢器一,磋囵参带画方严器一。
《齐书》曰:宜都王铿镇姑熟於时,人发桓温女冢,得金巾箱,织金篾为严器,条以启闻郁林,敕以赐之。铿曰:"今取往物,后取今物,如此循环,尔岂可不熟念?"使长史蔡约自往修复,纤毫不犯。
《北史·后妃传》曰:旧仪,司饰三人掌簪珥花严。
《修复山陵故事》曰:梓宫用严器五具,马齿严器五具。
《汝南先贤传》曰:戴良嫁女,以笥为严器。
秦嘉妇《与嘉书》曰:今奉严器中物几具。
陆云《与兄机书》曰:按行视曹公器物,严器方六七寸,高四寸。
《太平御览》 宋·李昉